【共建“门前三小” 共享“攸美 ”生活】苏地留香久 江上红日升——记谭桥街道苏江村攸美·幸福屋场
2023-01-16 17:18:4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刘承承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292

【共建“门前三小”  共享“攸美 ”生活】 

苏地留香久 江上红日升

——记谭桥街道苏江村攸美·幸福屋场

作者 | 陈爱琼 彭珍云 陈志信

苏江村地处攸县谭桥街道东部,东临洣水河畔,西与苏塘西村毗邻,南与苏洲村交接,北连东联社区。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,486户,2186人,设党支部1个,中共党员49人,40岁以下党员11人。全村总面积约3.9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2432亩,其中水田1564亩,旱土868亩,林地面积1696亩。2020年全村圆满完成了33户105人的脱贫任务。村民主要以在外经商为主,村农业主要为种植油茶、水稻、蔬菜等作物,村内油茶种植面积近1000亩。

新建的村部大楼坐落在116县道旁边,显得雄伟壮丽。前坪水泥硬化后平整且开阔,每到丰收的季节,村部前坪就晒满了金黄色的稻子或者青褐色的茶籽,很是壮观。村民们在前坪忙碌劳作,脸上洋溢着喜悦笑容。

晒满茶果的苏江村村部

苏家坝下 风光无限

沿116县道往苏洲村方向走,沿途丘陵起伏,山势不高,在隆起的山头,种植了茶树。茶树很特别,霜降季节,果花同树,远远望去,绿色的树上缀着白花,摇曳生姿。不远处,路边矗立着一块高大厚重的石碑映入眼帘,碑的一面镌刻着“苏家坝欢迎您”,一面刻着筹款捐建的村民的名字。苏家坝,是对洣水苏江村河段的俗称,也是对苏江村苏姓人聚居地的统称。

苏家坝风景林依着“小江河”而建,小江河为洣水的一个支流,它横穿整个苏江村。小江河曲折蜿蜒灌溉了苏江村的千亩良田。苏江村村民自筹资金在苏家坝的桥头栽种了风景林,树木多以樟树为主,但是造型别致,一株并发几棵粗壮的树杆,簇拥茂盛,生机盎然。

苏家坝风景林

“ 苏地留香久 江上红日升”文化墙

风景林的斜对面是村里新绘的文化墙,紫藤花蔓,色彩大胆奔放,“苏地留香久 江上红日升”的红色大字抢眼夺目;绿色圆荷,金鱼嬉戏其间。这些画,是对苏江村风物美景的写照,也体现了苏江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说到苏江村的美景,不得不提到“苏堤”,也就是苏江村的防洪堤。防洪堤是苏江村民为了挡洪水而自发修筑的沿江长堤。老村干部苏中元回忆道,记忆中有两次大规模的修堤,现在残存的“苏堤”是1983年加宽加高后成形的,现在水利设施完善,基本洪水不会浸漫过坝堤,“苏堤”当初的功能已经隐退,这里见证了苏江村民战天斗地的决心和信心。

苏江河堤基本保存完好,仅有一段被重新开发利用。那是为了建造平汝高速公路莲塘坳春塘村连接苏江村洣水特大桥段。

气势磅礴的高架桥如横空出世的巨龙横卧在苏江村的土地上,巨型的水泥柱子拔地而起,坚固结实,气势非凡。站在高架桥下只听得轰轰声不断,南来北往的车辆自由通行,畅通无阻。

苏江村河堤

平汝高速公路莲塘坳春塘村连接苏江村洣水特大桥

苏江村河岸风光好

幸福屋场 民心向党

苏江村幸福屋场建设是按照县委、县政府安排部署,全力推进“乡村振兴大会战”,着力推进“攸美·幸福屋场”创建示范点,立足“生态优、屋场美、民风淳”创建主题,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农业公共文化服务点。

苏江村幸福屋场于2022年3月动工,项目总投资预计 100万元,资金来源于上级专项资金、村级自筹、民间捐助。主要建设为“小广场、小书屋、小讲堂”,配套路灯、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。该项目建设包括拆除空心房、美化沿路闲余空地、规划垃圾分类、生活污水处理等。建成后服务于上下苏家两个片区群众,是一个集娱乐、休闲、健身、学习于一体的公共幸福屋场。

苏江村的幸福屋场位于老屋组,在原村部、原村小的一处空旷四面闭合的校园内。苏江村的老旧校舍,经过工人的装修粉刷,焕然一新。白色的墙体,崭新的门窗,新换的扶栏,新铺就地面砖的广场,与院中的绿色的樟树相映成趣。

因为防疫的需要,各村需设立一处核酸检测点。苏江村就选择了刚刚建设好还没投入使用的“门前三小”为村民检测核酸。

苏江村“门前三小”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,为村民带来便利和服务,也是标志它光荣使命的开始。

那一天,远近的村民整齐有序的排队做核酸检测。做完核酸后的村民四处观看,他们对修葺改装后的“门前三小”赞不绝口,都说村民以后活动有了场所。女人们聚在一堆,商量着怎么放置音响装备跳广场舞。男人们则三三两两地的到各个房间去看看,指指点点,不时地的竖上大拇指,他们对村里的这种利用废旧校舍不大搞排场的做法很是赞同。

苏江村“门前三小”临时核酸采样点

建设中的苏江村门前三小

屋场会里 党政宣讲

人武部的政委王志伟来到苏江村,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,为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。村民们紧紧围着王志伟,听得津津有味。

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原汁原味传达到广大基层群众中,攸县人武部的现役干部和文职人员在部领导的带领下,以“屋场会”为载体,采取话家常、谈感受、说诉求的方式,深入联点的苏江村,在群众家门口召开屋场会,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,倾听群众呼声,解决群众的热切期盼。

驻村干部屋场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

“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嘞。”“我们都看到了,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挖掉了穷根,一起奔小康,通了柏油路,建了活动中心,还有人武部的领导和工作队的队长天天跟我们讲政策,指导我们发展油茶、养猪。”“我们在家也全程看了二十大,党的政策越来越好。”屋场会上,村民们踊跃发言,诉说着新时代新变化。

细数着这10年来,一桩桩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变化,村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也更足了。苏江村书记苏志恒感慨: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。我们会在联点单位县人武部的指导和支持下,完善村里基础设施,多发展特色产业,让我们村民更富裕,让我们村走向现代化!”

苏氏宗祠 人文兴盛

苏江村苏氏宗祠是由本村苏姓村民自发筹建的,据了解苏氏宗祠重建于1943年,历时63年,因年久失修,宗祠破旧不堪。于2006年进行修复。

我们找到了老村干部苏中元 ,在他家里,我们翻阅了他收藏的《苏氏六修族谱》(源明堂)。《苏氏六修族谱》(源明堂)有记载苏氏先祖苏味道【公元648——705】,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苏丘村人,唐朝政治家,文学家,20岁考举进士,武则天当政时,跻身宰相,辅佐九年。中宗即位,因政见不同,贬为四川眉山刺史。其一子苏佑中书舍人留在眉山,苏佑的第三代出了苏洵,苏洵儿子苏轼、苏辙【三父子唐宋八大家】。苏轼的第三个儿子苏过,北宋文学家,苏过的大儿子六世祖苏符南宋礼部尚书,宋末元初由眉山迁住洪都【南昌】。到十三世祖元臣元末年间从洪都【南昌】迁住茶陵。到了明朝洪武辛未公元1391年间十七代子孙苏典【员外郎】,从茶陵迁入攸县。

苏氏一部分子孙在苏江村繁衍生息,历经了朝代更替,王朝易主。

远望苏氏宗祠,灰墙蓝瓦、重檐叠宇、雕梁画栋、漆柱挺拔挺拨,好不气派。宗祠大门的上方有精美的图画,二龙戏珠生动逼真。门前红漆柱子上的对联刚劲有力:

“盛德流芳福至泰来振家声  文墨传世子孝孙贤创大业”

“尊祖敬宗莫忘江流万脉水同源 光前裕后切记树发千枝根共本”。

两副诗联,追忆了苏氏先祖遗风,并教育苏氏后人,文墨传世,方能人文兴盛。

步入祠堂里面,首先看到的是三块牌匾,黑底金字,赫然醒目。“礼部尚书”高悬在祠堂的正中,“父子齐名”、“兄弟进士”分别挂在两边的墙上。这三块牌匾都是在苏氏村民在六修族谱时复制的。“礼部尚书”是指南宋礼部尚书苏符。“父子齐名”是指眉山人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父子,父子三人合称“三苏”,都被列入“唐宋八大家”。“兄弟进士”苏轼、苏辙两兄弟同榜中进士,他们一个21岁,一个19岁,当时声震朝野。

祠堂侧边的厢房内,一群老人正在祠堂内玩着纸牌,他们笑着、乐着。

苏江村苏氏宗祠

眉山苏氏(源明堂)六修族谱

院士故里 人才辈出

苏江村的苏观澜,1905年生,21岁考取黄埔军校第六期一队交通科,新中国成立前携全家赴台定居。

苏观澜

其子苏纪兰,赴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,1972年随尼克松访华团回国参观访问,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。

苏纪兰,1935年12月出生于攸县,被学界誉为“海洋之子”。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,199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。1999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。

他着重研究黑潮对中国近海环流的影响。作为中方首席科学家曾主持为时七年的“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”。90年代起与渔业海洋学家共同推动中国海洋生态动力学研究,曾共同主持国家重大基金项目“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”。现为“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赤潮生消的关键物理过程”及“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”两个项目的科学顾问。兼任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分会主席。

“海洋之子”苏纪兰

红色文化 照亮后人

攸县第一任共青团书记谭阳隆烈士(1909-1927),苏江村人。1926年初,被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。同年返回家乡开展革命宣传。不久,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9月共青团攸县支部正式成立,被选为团支部书记。“马日事变”后,冒着生命危险返回攸县,向县委领导报告反革命事变情况,并按党组织决定,转入隐蔽斗争。6月2日清晨,因多次化装进城,探听敌人情报,被跟踪告密的叛徒领来的敌兵包围于家乡苏家坝。当敌人残酷地杀害70高龄的祖父并对全村群众进行威逼时,毅然从隐蔽处走出来,痛斥敌人:“要人,在这里!不要乱杀无辜!”遂被敌人逮捕押往县城。当天下午即惨遭杀害于城南沙洲。

苏江村这一方美丽山水哺育了谭阳隆烈士、苏纪兰院士,他们的身上流淌着攸州男儿的血性与执着,他们的骨子里透露着苏江村人的聪明与睿智。

苏江村年轻村民多在外经商或务工,有在福建、广东养殖海虾的,有做电子产品的,基本都是亲带友,乡带邻的。村民们富裕了,也都愿意为苏江村的乡村振兴出一份力。新一任的村支两委,有两人是外出务工或者经商回来的。他们坚信,路通了,有了好的工作机会、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,村里的人能够在家门口把钱赚了,将会迎来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创业潮。

政策扶持,人才兴村,科技兴村,愿苏江村的明天会更好!

苏江村志愿者活动

责编:刘承承
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攸县新闻
成长ABC
攸视频
直播视频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